辅政教育

网站公告:
  • 2015年浙江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5-10-22
  • 2015年浙江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A项: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男方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因此两人不能结婚,A项错误。B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乙未满14周岁,因此不追究刑事责任,B项正确。C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孩子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了他人的赠与,即表示其对赠与物享有所有权。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的行为,是一种赠与行为。孩子对压岁钱享有所有权,压岁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父母对孩子的财产具有保管义务,但凡不是为了被监护人(即孩子)的利益而处分其财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C项错误。D项: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按照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子女到了18岁以后就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不负担孩子的生活和上大学的费用。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解析: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ACD选项均符合行政手段的定义。B选项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而非强制性手段,不属于行政手段。故正确答案选B。
    3.【答案】C。解析:A项:两德统一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A项错误。B项: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Missile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加勒比海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B项错误。C项:1954年8月12日(农历七月十四),联合国军撤出北朝鲜的最后一块土地。C项正确。D项:1973年3月29日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C。解析:A选项孟春是一月,桃月是农历三月,排除;B选项仲夏是农历五月,荷月指的是六月,排除;C选项仲秋和桂月都是农历八月;D选项季冬是十二月,菊月是九月,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C。解析: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A选项马踏匈奴是表现霍去病的;B选项击鼓说唱俑是表现汉代说唱艺术的;D选项乾陵石雕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C。解析:A项:“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B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长策”指科举制度,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C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语出颜真卿《劝学》,意为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与科举制度无关,选择C项。D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与科举制度有关。故正确答案为C。
    7.【答案】D。解析:张飞是三国时期人物,程咬金是隋唐人物,李逵为水浒传人物(北宋),牛皋是岳飞手下南宋抗金名将。故正确答案为D。
    8.【答案】C。解析:C选项猇亭之战是三国著名案例,东吴陆逊打败蜀国刘备,陆逊守,刘备进攻,以逸待劳获胜。A选项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32年,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令晋军后退。楚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B选项垓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市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刘邦打败项羽,主要战法是心理战。D.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北方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取胜依靠的是里应外合。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D。解析:D选项配位效应是化学效应,是指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A选项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B选项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C选项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被运用于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D。解析:D选项长期饮用高硬度的水,会引起心血管、神经、泌尿造血等系统的病变,故D项错误。B选项,用肥皂鉴别硬水的方法:分别用两只烧杯取等量水样,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故B选项说法正确。AC选项亦正确。水的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两种。由碳酸氢钙或是碳酸氢镁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具有暂时硬度的水经过煮沸以后,水里的碳酸氢钙就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镁变成氢氧化镁,水的硬度就降低了。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永久硬度的水加热无法降低水的硬度,加入氢氧化钙(熟石灰)后又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溶解度更小,更易除去。故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中新加坡的纬度最低,最靠近赤道,该点位置自转一周最为接近地球半径对应的周长。故正确答案选C。
    12.【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的表述得知,云计算的特征为资源和信息的“共享”。A选项为互联网的硬件升级,BC选项是传统的互联网工作,此三个选项都未涉及到资源信息共享的内容。D选项的Google App Engine是一种可以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的网络应用程序。Google App Engine允许用户在本地使用Google基础设施构建Web应用,待其完工之后再将其部署到Google基础设施之上,是共享软件资源,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C。解析:现代科学证明,液态水是天体中有生命存活的基础。因为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水才能以液态形式存在。因此,温度与水密切结合成一切生命现象的环境与资源基础。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A。解析:A选项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造成各种有毒气体,造成更严重的大气污染。BCD都属于节能减排的措施。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B。解析:黄鳝的腮已经退化,不能独立完成水中的呼吸,口腔及咽腔壁膜帮助呼吸,常将头伸露水面外进行呼吸。水枯竭时,尚能退到低湿处或钻入泥内较长时间而不致死亡。但黄鳝仍属于鱼类。AC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选B。
    16.【答案】C。解析:A选项“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指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B选项“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选项“协和万邦”出自《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D选项“兼爱非攻”是墨家主张,出自《墨子•兼爱》。故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A。解析:本题关键句是“人工智能指人工材料智能,拥有推理、知识、规划、学习等功能”,BCD都符合人工智能的定义,A选项仅仅是科学家人为证实数学定理,和人工材料智能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
    18.【答案】A。解析:多普勒效应主要内容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A选项满足定义描述。B项的原理为色散,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C项的原理为波的传导的一种表现,即机械振动的传递构成的机械波。D太阳离子为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又称太阳高能粒子,主要是耀斑活动产生,与题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
    19.【答案】A。解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A选项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一过程需要能量(糖分),且没有氧气参与,属于无氧呼吸。B选项运用的是酵母菌的繁殖,并非是细胞的呼吸,也不涉及能量的释放。C选项农作物受涝时,也会产生无氧呼吸,对植物来说无氧呼吸就意味着死亡,选项说不会死亡,不是因为无氧呼吸,而是因为及时的进行了有氧呼吸。简单地说,如果植物死了和无氧呼吸有关,如果没有,说明和无氧呼吸无关。D选项把生水果和熟苹果放在密闭的缸里催熟原理是水果在密闭空间里,果皮表面逸散而且分泌出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这种气体具有加速水果成熟的功用。故正确答案为A。
    20.【答案】C。解析:食物放在冰箱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原因是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并不是低温将细菌冻死。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C。解析:第一空考查搭配。与“气质”一词搭配,第一空四个动词均可。第二空考查词语含义。文中“一直”一词体现出英国人对于手工装嵌技术的使用时间之久,并搭配“技艺”,A项“迷恋“一词明显与文意不符,故排除。“擅长”文段并不是侧重于强调长短处。“秉承”用于接过前人好的东西,继续发扬光大,而坚守是指坚定地遵守或保持。此处与“传统造车技艺”搭配,“秉承技艺”搭配更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D。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辨析。观察文意,它是想表达文化也要依靠语言文字来发展,这里“提升文化”搭配不当,“弘扬文化”可搭配,但“弘扬”意为大力宣传、发扬,不符合语境文意,故排除B、C选项。第二空考查词语搭配。填入的词语与前文的“词义”搭配,“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用于形容社会制度等宏观事物,与“词义”搭配不当,故排除A项。“演变”指变化发展,“词义演变”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D。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辨析。“涵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多用于人,主体不对,故排除A选项。“素养”是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也多用于人,故排除B选项。“内蕴”是指事物内部蕴含的东西:内蕴丰富;“内涵”指内在的涵养或富含的哲理。二者与“不断饱满”的搭配更为恰当。第二空考查词语的辨析以及固定搭配。“文化积淀”为固定搭配,同时“沉积”是动词,意为沉淀、堆积、聚积;“积淀”可做名词使用,意为积累沉淀(的思想、文化等),故“积淀”更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原文第一句话,“如果孜孜于衣食住行的安适,谈不上好学”,此句之后出现“同样”一词,根据语境的对应可知,后面一句话的意思为,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衣食的安适,即想生活的更好,与“衣”“食”含义相关。那么“锦衣玉食”最符合语境,“锦”“玉”即生活的更好。“丰衣足食”的程度没有“锦衣玉食”重,不能反映出生活更好的意思。“养尊处优”是指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一般做形容词用;“肥马轻裘”是指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答案即为C项。第二空做验证,这里文中想要强调的是不要将学习功利化的意思。故“排斥”一词准确、恰当。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C。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含义。A项“叩问”是指打听;询问(含尊敬意),不符合语境;B项“质问”是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多直接搭配质问的对象,与文段中“当下”一词搭配不当,故排除A、B两项。C项“拷问”原指拷打审问,现多将此词用于较为抽象的搭配,文段中将“问题”拟人化,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表达,符合题意;“追问”是指追根究底地查问,与文意亦可搭配。第二空考查词语的搭配。“镌刻”指雕刻、雕凿,“铭记”指牢牢的记住,文段中与前文“纪念碑”搭配,显然“镌刻”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26.【答案】B。解析:此题突破口为第三空。空格前以“浴火的凤凰”做比喻,而“凤凰涅槃”为最常见的搭配,D项,重生,意思也可,但没有涅槃更符合语境。所以先排除A、C项。再以前两空做验证。第二空考查语境词义搭配。填入的词和“革新、发展”是层层递进关系,在“革新”之前我们需要的是“自我反思”即“自省”。觉醒含义不符,且放在此处语义过重。第一空填入“包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7.【答案】D。解析: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与前面“不仅不能前进”形成递进对应。B项“功败垂成”与C项“功亏一篑”均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与前文“不能前进”无法对应。A项“半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形容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与前文“不能前进”表达意思相同,无法形成递进关系。D项“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与文意相符,且较之“不能前进”的语义更重。故D项更为准确。再以第一空做验证。“瞻前顾后”是指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可与表示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之意的“畏葸不前”形成并列。“优柔寡断”多用以形容人的性格,“三心二意”多指做事不专心,“迟疑不决”即犹豫不决。故正确答案为D。
    28.【答案】D。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的辨析及语境对应。“热闹异常”与“美国媒体感叹……”说明“双十一购物节”早已不是简简单单受到“关注”了,“关注”一词程度比较浅,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选项;A项“惊诧”用法有误,“惊诧”意为感到惊讶诧异,多用“惊诧于某事”或“某事令人惊诧”,填入空格与文段语句搭配不当,故排除A项。第二空考查词语的搭配与辨析。电子商务是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助推剂中的一部分。“襄助”表示辅助,搭配不当,且用法过于书面化,与文段风格不符。“助力”意为提供帮助,出力,与文段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
    2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都是常见常考的成语。A项“应运而生”是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文中提到的“节油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个时机。B项“供不应求”即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文中没有标明供求之间的关系,可排除。C项“应接不暇”是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放在此处搭配不当;D项“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故基本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以第二空做验证“层出不穷”体现出不断出现的动态发展过程,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30.【答案】C。解析:第一空与前文中“侵蚀社会诚信”中的“侵蚀”一词做并列对应,并与“基础”做搭配。“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其变坏,故空格处所填词语也需表达对“社会道德基础”的破坏之意,需填入一个贬义词,D项“渗透”不是贬义词,故排除。A项“侵入”、B项“侵袭”均与“基础”一词搭配不搭配不当,故基本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以第二空做验证,“甄别”尤为强调认真、严格、慎重的鉴别,十分准确的体现出对网络谣言的认真区分。故正确答案为C。
    31.【答案】C。解析:文段句式结构工整,以“四个没有”的反面论述形式阐述到底何为科学的态度。每一个空格后面的一句话即为空格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第一空“对外国获奖者一味地追捧”是想表达中国科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见解,即“独立性”。第二空“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是想表达不能盲目的就说中国研究人员能力不行而要“严谨的”调查考证才能下结论。第三空“对获奖者的背后付出视而不见,一味看重荣耀”这是缺乏一种全面考量的“思辨”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B。解析:第一空考查成语的含义。文段以浅阅读的轻松与细读的沉重对比,可知细细品读经典、理解经典则更为艰难。D项“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现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于文段而言程度较重,故排除。根据后文语义可知,作者对于仔细品读经典持支持态度,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语态偏消极,与作者态度倾向不符,故亦可排除。A项“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对,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B项“曲高和寡”是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此二者与文段语义相符。但“阳春白雪”为名词,“曲高和寡”为形容词,从词性角度分析,B项更为合适。再以第二空做检验,“呼唤”对经典的珍重是口头上的呼吁,用“却”字与后文“真实的理解经典”这一实际行动做转折尤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B。
    33.【答案】A。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的辨析。观察填入的词语应该与“特质”相搭配,“无与伦比”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无法与“特质”搭配,故排除C项。第二空考查词语的含义。首先D项“渊源”指事物产生的本原。文段中“特性”并非基于事物产生的本原,故排除。A项“禀赋”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而B项“禀性”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或自幼形成的品质或性格,侧重强调性格。可见“禀赋”一词的语义更为丰富,与“优秀特性”的搭配也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
    34.【答案】B。解析:第一空考查成语的含义。A项“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不能用来修饰“联系”,搭配不当可排除。C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极为密切,相互依靠,用以修饰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系程度过重,故排除。B项“千丝万缕”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D项“密不可分”形容关系紧密,不可分割,均符合题意。第二空应与前文表述的意思相近,即空格处需填入表示其关系之密切的词语。“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是在描述,“强”、“弱”,不符合语境,故排除D项。第三空,需要填入的是一个表达“每一个物种都很珍贵”的词语,“价值”一词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A。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搭配。本空填入的词应该是与“揭开”搭配的词语,同时文中非常生动形象描述出“揭开了被测行星的大气环境和表面景观”,B项“伪装”语义过于消极,与文段不符;D项“帷幕”与“揭开”搭配意指刚刚开始,与语义不符。故排除B、D两项。第二空考查词语含义以及语境。文中空格处与“维持生命”虽以“和”连接表并列,但两个动作之间仍存在先后顺序,那么填入“孕育”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
    36.【答案】B。解析:根据文中“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一句可知,人们已经知道该生物的存在,只是认知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A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可知,Necrolestes是“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且“Necrolestes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见这种“某哺乳动物”至少生活于1亿多年前,Necrolestes是这种哺乳动物的孑遗。C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一句可知。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某哺乳动物”原本被认定已经完全灭绝,而现在发现Necrolestes是其孑遗且仍旧存活,故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故正确答案为B。
    37.【答案】B。解析:读懂文段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A选项通过“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可以得出;B选项可以通过“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再快的处理器也不能提高文件加载速度”可见计算机处理速度能大大满足应用需求,而数据传输速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将“数据传输技术”偷换成“计算机处理器速度”不符合文意;C选项通过“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可知数据高速传输技术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未有实质性突破;D选项可以通过“一种激光器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可以用来在光纤网络高速传输数据。其相比传统电缆系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更大的数据量。”体现出。故正确答案为B。
    38.【答案】B。解析: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的总分结构,首句专家观点为中心句,后文对其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专家观点为家庭氛围不和谐、缺少父母关爱是导致青少年“迷上网游”,故根据“网游”这一主题词排除A、D两项。而B项明显为专家观点的同义替换,且“容易”一词使用较为温和。C项,文段一直在论述不和谐、缺少关爱的情况,故此项表意没有B项明确,且“可使”表意绝对。故正确答案为B。
    39.【答案】A。解析: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解释“商业信誉”的含义。随后提出“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这一笼统表述,后文进一步具体到媒体曝光“因商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文段为从大而化之的模糊概念具体为清晰明确的小概念的结构,故后者更为重要,即媒体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方为文段重点。故正确答案为A。B项与文段重点论述主体不一致,重点并非商家,而是媒体。C选项不准确,文段并不是强调法律对侵犯商业信誉行为认定的审慎的态度问题,不是语意重点,且表述模糊。D项为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无法律保护媒体权利。故正确答案为A。
    40.【答案】C。解析:文段为并列关联词“此外”引导的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物种丧失所导致的两方面危害,即使食物多样性减少和导致某些病原体增加。文中并未提到“危及人类食品安全”这一内容,故C项为无中生有。A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一句可知。B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和“病原体增加”均属于影响人类健康。D项可从文段后半部分得知。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D。解析: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的总分结构,首句即通过转折词“却”引出重点“黏土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后文对主旨句进行具体的说明性分析,即黏土中产生的水凝胶对最终生成活细胞的各种系统起到了禁锢和保护的作用,形成细胞膜。可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地球生命也许最初发源于黏土,D项与文段首句表述相一致。A项表述错误,并非黏土中含有营养物质,而是水凝胶起到保护作用。B项与文段主体不一致,文段主体为“黏土”,而非“水凝胶”。C项表述不明确,只说“作用”,却没有提到是“最初起源”。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含羞草的奇妙机理作为铺垫,随后引出重点“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冒号后面的文字从正反两方面对这一主旨句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含羞草预示天气的能力。B项正确。A项中的“生长习性”是指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因素,文段中并未提及。C项“奇妙之处”为文段第一句话意思的表述,没说明重点。D项逻辑混乱,文段意思“含羞草能够预示天气”,并非天气影响含羞草。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A。解析: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了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导致此类索赔案件无法起诉或成功率低,那么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的策略。而参考以往的成功案例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环节。A项与文段衔接最为紧密。B项没有提到“大气污染索赔”,与文段主体话题不一致。C项相比之下衔接不够紧密,从原文可知现实困难并不在于法律依据,而在于具体实施过程。D项为文段已经给出的内容,不应该是下文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A。
    44.【答案】C。解析:从选项中观察首句,对比②③⑤三句,③句中“最核心的问题”为非常典型的话题引入提出问题句,而②句中“目的”一词概念过小,⑤句中“最忌讳”的反面论述均不太适合做首句。故排除B、D两项。再确定捆绑衔接。③句与②句中均有“对话”这一共同信息,故其衔接更加紧密,故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且①、④句以“面对面”这一共同信息捆绑。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B。解析:从选项中确定首句,对比②⑤两句,②句介绍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含义,而⑤句是对其影响的具体介绍,相比之下②更适合作为首句,通过定义开启下文,故排除C、D项。再观察A、B两项,A项②后为③,根据③句内容,“此时”应指代某个时刻,而②句中没有出现此意,构不成指代,故排除A项。故正确答案为B。
    46.【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从“内容不与时俱进“和忽略“树德立志”这个主旨两个方面提出我国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后文继续阐述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即这两方面都需要转变。D项为同义替换。A项说注重作品的道德教化,只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教师先重视了作品的道德思想,然后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表达片面。B项与文段主体不一致,没有提到“音乐教育”。C项仅表达了音乐教育的一个合理特征,文段重点应该是对策方面,故此项不是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47.【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介绍怀旧能够对某些心理痛苦起到应对的作用,让人的情感得到缓冲,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见作者对于“怀旧”持有积极态度,重点阐述怀旧对于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B项“前进的动力”、C项“情感缓冲”、D项“变得乐观”都表意积极,只有A项中的“让我们逃避现实”的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不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
    48.【答案】C。解析:作者介绍了科学家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这一事实,并以此为引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科学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尾句强调如果科学研究不能为物种提供保护,那么这是人类的罪恶。可见作者意在强调科学研究应以保护为前提,应负起保护物种的应有责任。C项正确。A、B两项围绕白鳍豚这个引子设计选项,并非文段重点,故排除。D项与文段主体不一致,文段主体为“科学研究”,不能将其扩大概念为“人类活动”,且表述程度过重。故正确答案为C。
    49.【答案】D。解析:文段介绍了目前城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各自为政,地方性条例差异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不良事件,影响社会安定。由此可看出要解决目前的问题,首要措施是消除差异,统一管理。故D项为正确答案。A项强调当下多头管理之“乱”,是现象,重点应是如何“治乱”,即对策。B项,“关注的焦点”,非文段重点。C项表述不准确,当下城市管理并非无“法”,而是“法”太多太乱;并非不在“法制轨道”之内,而是“轨道”太多。故正确答案为D。
    50.【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转向了沿海,形成这个差异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又说到“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展,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D项结论表述正确。其余三项均不是文段的重要信息。故正确选项为D。
    51.【答案】C。解析:数列起伏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考虑做商。两两做商得到新数列:-4、-1、2、5、( ),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括号内应为8,题干所求应为40×8=320。故正确答案为C。
    52.【答案】A。解析:数列起伏不定,考虑三项递推。观察发现:(5-11)÷2=-3;[11-(-3)]÷2=7;(-3-7)÷2=-5。即(前一项-后一项)÷2=第三项,故所求= [ 7-(-5)]/2=6。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C。解析:数列起伏较小,考虑做差。两两做差得到新数列:2、3、5、7、( ),为连续质数列,故括号内应为11,题干所求应为22+11=33。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B。解析:展开分数列无特性规律后,考虑做差。两两做差得到新数列:、( ),分子不变,分母为连续偶数列,则括号内应为,题干所求应为。故正确答案为B。
    55.【答案】D。解析:数列起伏较小,首先考虑做差。做差后得到新数列:1、2、4、8、16、( ),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括号内应为32,题干所求应为33+32=65。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C。解析:数列逐步减小,首先考虑做差,做差后仅隔项存在规律,但不能作为解题标准。考虑做和,两两做和后得到新数列:121、100、81、64、( ),分别为11、10、9、8、(7)的平方数,则题干所求应为49-23=26。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解析:在做差与递推得不出规律的前提下,考虑分解。3=2+1;5=3+2;8=5+3;11=7+4;16=11+5;19=13+6。其中前项为连续质数列,后项为连续自然数列,则所求应=17+7=24。故正确答案为C。
    58.【答案】A。解析:数列起伏较大,考虑幂数列。5=4+1=+1;63=64-1=-1;37=36+1=+1;511=512-1=-1;101=100+1=+1。故下一项应=-1,尾数为7。故正确答案为A。
    59.【答案】B。解析:数列起伏较小,考虑做差。做差后得到新数列为:7、5、10、8、()、()。代入B项后为:7、5、10、8、13、11,再次做差为:-2、5、-2、5、-2,为循环数列,满足规律。代入其他选项均无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
    60.【答案】B。解析: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分组。间隔分组后分别为:2、4、16、();3、9、45、315。两两做商后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题干所求=16×6=96。故正确答案为B。
    61.【答案】C。解析:抽到第一科室的概率==0.2。故正确答案为C。
    62.【答案】C。解析:根据条件4可以推出:下午不活跃则上午必活跃,等价于上午不活跃则下午必活跃,即不存在上午下午同时不活跃的情况。下午不活跃为n-5,上午不活跃的为n-6,根据容斥原理有n-5+n-6=7,解方程得n=9。故正确答案为C。
    63.【答案】C。解析:因植树棵数(偶数-奇数=奇数),可以推出植树的棵数一定为奇数,查看选项,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64.【答案】D。解析:方法一:设有三种证书的人数为X,只有一种证书或者没有证书的人数(不能参加面试)为Y,则只有两种证书的人数为M=31+37+16-3X。代入容斥原理公式135=Y+M+X,化简可得Y=51+2X。若要Y最小,则X取最小值即可。因有一部分人有三种证书,则x最小可取1,当取1时,Y=53。
    方法二:不能参加面试的人数=总人数-能够参加面试的人数。若要求不能参加面试的人数尽可能的少,则应让能够参加面试的人数尽可能的多。当31、37、16均为只有两种证书的人数时,能够参加面试的人数最多,则不能参加面试的人数=135-31-37-16=51。但此时有一部分人有三种证书,人数至少为1,则有两种证书的人数至多有30+36+15=81人。故不能参加面试的人数=135-81-1=53。
    故正确答案为D。
    65.【答案】C。解析:根据A公司300天和B公司200天,设工程总量为600,则A公司效率为2,B公司效率为3。A公司先开工50天,完成了100的工作量。剩下工程A、B公司合作,共需要天,所以工程的总费用=1.5×50+(1.5+3)×100=525万元。故正确答案为C。
    66.【答案】A。解析:掷出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情况共两种:奇数+奇数或偶数+偶数。奇数+奇数的概率为:;偶数+偶数的概率为:。则掷出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总概率。那么掷出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故正确答案为A。
    67.【答案】B。解析:分针一分钟走1个单位,秒针则一分钟走60个单位。当分针与秒针长度相同时,分针走过的弧长应=942÷60=15.7cm。而此时分针与秒针长度不同,但弧度相同,根据比例关系,分针应走了=15.7×≈10.47cm。故正确答案为B。
    68.【答案】B。解析:当捆7根甘蔗时,每根甘蔗使用绳子的长度=1÷7=m;当捆5根甘蔗时,每根甘蔗使用绳子的长度=0.6÷5=0.12m;当捆3根甘蔗时,每根甘蔗使用绳子的长度=0.3÷3=0.1m。则可推知采取短绳捆绑较为节省。23根甘蔗使用绳子最节省的情况为:1捆5根、6捆3根。最少使用绳子长度=0.3×6+0.6=2.4m,故正确答案为B。
    69.【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每“层”锅身可获利10元,若要获利最多,则应让7锅身全部进行组合销售,可组成2个双层锅和一个三层锅,最大获利=20×2+30=70元。故正确答案为C。
    70.【答案】D。解析:两端相向出发,12分钟内,甲模型走了米,乙模型走了米,甲乙模型的路程和是米,是22个水池长度。根据相向而行相遇问题公式得,,解得,即可以迎面相遇11次。故正确答案为D。
    备注:在相向而行相遇问题当中,不计追及相遇的次数,题目特别说明除外。
    71.【答案】D。解析:第1张纸牌,只能是1的倍数,所以只被第1名游戏者翻转1次,最后是正面向上。正面向上最小编号纸牌可以确定是1;第10张纸牌,是1、2、5、10的倍数,所以会被第1、2、5、10名游戏者翻转4次,最后是背面向上。不符合题目要求;第9张纸牌,是1、3、9的倍数,所以会被第1、3、9名游戏者翻转3次,最后是正面向上,所以正面向上最大编号纸牌是9。正面向上的最大编号与最小编号差是9-1=8。故正确答案为D。
    72.【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运输机运输一次往返需要2×(1100÷550)=4小时;列车运输一次往返需要2×(1100÷100)=22小时。货运列车运输能力为600吨,运输总量为1480吨,因此可推知货运列车共运输两次,即2×600=1200吨。还剩1480-1200=280吨,需要运输机运输280÷20=14次。则最短时间为14×4-2=54小时。故正确答案为B。
    73.【答案】C。解析:赴台总人数=总费用÷平均费用=920÷46=20人;个人办理赴台手续费=总平均费用-车费-飞机票-其他费用=4600-503-1998-1199=900元。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解析:甲胜出的情况有三种,一二局胜的概率为0.8×0.8,二三局胜的概率为0.2×0.8×0.8,一三局胜的概率为0.8×0.2×0.8,故甲胜的概率为0.8×0.8+0.2×0.8×0.8+0.8×0.2×0.8=0.896。故正确答案为C。
    75.【答案】C。解析:因要求参观者每个展室仅通过一次,故应要求参观者尽量以直线参观,否则参观过程中出现重复的概率将会增大。假设参观者以A点开始向B点参观,则B点顶点处的展览馆必须放弃,否则会出现重复参观的情况。以此类推,参观过程中每一行都必须放弃一个,顶点C处不需放弃,共计应放弃5处,则至多能参观36-5=31个展室。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C。
    76.【答案】D。解析:各图元素构成不同,考虑数量规律。各图面(封闭空间)的数量分别为4,5,6,需要选择7个面的选项,排除A、B;另每个图形的最外边主体图形的边数分别为3,4,5,应选主体为6边形的图形,排除C。故正确答案D。
    77.【答案】D。解析:图形构成简单,首先考虑数线,发现无规律。因所有图形都包含直角,考虑数直角数。题干图形分别包含1、2、3、4、( )个直角,故问号处应选择一个直角数为5的图形,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78.【答案】C。解析:因题干第一和第二幅图较为敏感,由一笔画构成,故考虑一笔画。观察发现所有图形都能够一笔画构成,故所选项也应为一笔画图形,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79.【答案】B。解析:各图形构成元素相似,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图形的前两行可知,阴影与空白的叠加符合以下规律: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白+白=黑,第三行应符合此规律。故正确答案B。
    80.【答案】B。解析:每个图形均由外框和内部阴影两个图形相交。第一列两图相交的公共边分别为2,1,1,第二列分别为3,2,1,第三列分别为1,0,?,由2-1=1,3-2=1可知:每列第一行公共边数量-第二行公共边数量=第三行公共边数量,则问号处公共边数为1-0=1。故正确答案为B。
    81.【答案】A。解析:各个图形拟物化,考虑图形的共有特性。观察可知,所有的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且①②⑥只有一条对称轴,③④⑤有三条对称轴。故正确答案A。
    82.【答案】D。解析:考察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可将光照作为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其中①④⑥黑色阴影均在上方(即均为三视图的正视图,光照在正面),②③⑤黑色阴影均在下方(即均为三视图的俯视图,光照在上面)。故正确答案为D。
    83.【答案】D。解析:A项:若“田”字面为原图1面,其与圆面的公共边为全白,但A项为半黑半白,错误。若“田”字面为原图2面,其与米字格面的公共边为半黑半白,但A项为全白,错误。故A项排除;B项:如图所示,公共边错误,排除;C项:画边法,从三角形顶点边开始顺时针画边,原图三角形与圆形的公共边为4,而C项三角形与圆形的公共边为2,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4.【答案】B。解析:定义关键词:①前提: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依法应该履行;②结果: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A项:前提:王某提出汽车养路费标准的告知申请;结果:交通局三个月未答复。均与关键词①②相符,符合定义要求;B项:前提:陈某提出职称评定申请;结果:职称评定被拒绝。申请职称评定不属于“依法应该实施的行为”也不属于“某种法定职责”,并且该行为是在行政机关及其内部职工之间发生的,不符合“行政违法行为”,其与关键词①②均不相符,不符合定义要求;C项:前提:投诉贩卖假药;结果:不属于主管范围被拒绝。均与关键词①②相符,符合定义要求;D项:前提:被打伤;结果:不理睬。均与关键词①②相符,符合定义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
    85.【答案】D。解析:定义关键词:①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②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③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④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由前提条件“下列选项中行为人精神智力正常”可知各选项均满足关键词①。A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怀疑有人跟踪自己将李某刺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B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多次被领导当中呵斥将领导打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C项未涉及关键词④,满足关键词②,“因被抢劫将对方打成残废”,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③;D项未涉及关键词②和④,“突然将陌生人连刺两刀”,无明确动机,符合关键词③,比较四个选项。ABC均有明确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86.【答案】A。解析:定义关键词: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A项: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冒引发的肺炎,且选项中明确说明感冒是由于等待造成,与摔伤没有必然联系,故摔伤不属于近因;B项:车辆遭受暴雨泡浸气缸进水,强行启动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受损。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强行启动发动机,而暴雨泡水是不可避免会导致发动机受损的原因,因此暴雨属于近因;C项:仓库火灾其决定性因素的是暴雨致电线杆倒塌,暴风雨属于近因;D项:烟草受损其决定性因素为船舶进水,船舶进水属于近因。故正确答案为A。
    87.【答案】A。解析:定义关键词1.方式: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2.结果:公民参加行政决策过程,同时可以防止和化解冲突。A项:宣传部发倡议书不属于行政决策,公民和政府之间不存在冲突,不符合关键词2;B、C、D项,均能符合双向交流,参与决策,可以防止或化解冲突。故正确答案为A。
    88.【答案】A。解析:定义关键词:缺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本人权的一种贫困状态。B、C、D三项都体现了由于某种权利的缺乏所导致的遭遇困境后无处申诉,A项仅仅是强调了收入的低下,因此,A项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A。
    89.【答案】B。解析:定义关键词:1.方式:在协商、谈判和履行协议等交易性活动中,2.目的:为达成合作所需要支付。C项中的“契约”、D项中的“合同”都是明确需要合作的,即使D说的是违反合同,也是基于合作本身来探究的,故符合定义;A和B没有特别明确的“合作”信息,但是比较A项中的“交易信息”和B项中的“开拓生产”,交易一定需要双方的,故比“开拓生产”更能体现“合作”,因此不符合“交易成本”的应为B项。故正确答案B。
    90.【答案】B。解析:定义关键词: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A项: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给人传递的信息是加鸡蛋,只是加多少的问题,因此销售额高,符合定义;B项:女孩并没有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不符合关键词;C项:华盛顿传递出来的第一信息是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邻居的回答受其影响了,因此,符合定义;D项:导购小姐传递的信息是两双鞋中有一双适合,顾客受到信息影响从中选了一双,因此,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B。
    91.【答案】D。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港湾是停泊的一个地点,二者之间为对应关系。A项的基因并非遗传的地点,C项的电缆并非发电的地点,与题干关系不符,排除;B项的法庭是诉讼的一个地点,D项的公路是运输的一个地点,均与题干关系一致。纵向比较,港湾和公路都属于具象的词汇,且都与运输有关,而法庭是一个抽象的词汇,BD两项比较,D项更好。故正确答案为D。
    92.【答案】D。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之间为对应关系,谎言的目的是欺骗,其中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谣言与抱怨非对应关系,谣言的目的并非抱怨,可以对应蛊惑;B项:谗言为名词,无知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C项:佯言为动词,委婉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D项:诤言意为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名词词性。诤言的目的为劝诫,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93.【答案】A。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爆胎会导致事故,保险是保护当事者利益的有效手段,前两者之间为因果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旱灾会导致农民减产,补贴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B项:前两者“前卫”与“时尚”之间并非因果关系,排除;C项:“能源”与“电力”之间并非因果关系,而为种属关系,排除;D项:“论坛”与“交流”之间也非因果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94.【答案】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舅舅”与“外甥”为双方之间的互称关系,或者说是对应关系。假设我叫你舅舅,那么你一定叫我外甥。第二步:分析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B、D三项均不互为互称关系;C项“丈人”与“女婿”互为互称关系,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95.【答案】B。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根雕是一种工艺品,是由树根制作而成,其中第一项为第二项的制作原材料。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风筝与春天并非题干的种属关系,与题干不符;B项:唐三彩是一种古董,是由粘土制作而成,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对应;C项:信贷与信用之间并非种属关系;D项:混凝土与建筑并非种属关系,混凝土应属于建筑材料的一种。故正确答案为B。
    96.【答案】D。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参与竞争(中性词)会产生入围(积极性)或淘汰(消极性)两种结果,前者与或者为或然性因果关系,其中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惊吓(贬义词)不会产生积极性结果,失色为惊吓的必然性结果,与题干关系不对应;B项:疏忽(贬义词)不会产生积极性结果,疏忽为贬义词,与题干词语感情色彩不对应;C项:亏损与失信之间非因果关系,亏损不会产生失信,排除;D项:做出判断(中性词)可能会产生正确(积极性)与失误(消极性)两种结果,为或然性因果关系,且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97.【答案】B。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白发象征着沧桑,后者为前者的象征物。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眼镜象征着近视,并不能代表博学,排除;B项:乳牙象征着稚嫩,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项:健壮象征着健康,并不能代表鲁莽,排除;D项:酒窝不能象征清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98.【答案】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在三顾茅庐典故中,刘备为典故的主体,诸葛亮为典故的客体。A项:蔺相如为负荆请罪的客体,主体为廉颇,排除;B项:周兴为请君入瓮的客体,主体为来俊臣,排除;C项:雪中送炭的主体为宋太宗,与题干逻辑关系相符;D项:程颐为程门立雪的客体,主体为杨时,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99.【答案】A。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赛事为名词,编辑在题干中也应为名词词性。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赛事需要裁判去裁决判断,书稿需要编辑去编审整理,裁判与编辑分别为赛事和书稿的必要人物,前后之间相互对应;B项:校对为动词,与赛事之间,词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C项:哨子为物,编辑为人,二者之间属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D项:精确为形容词,与赛事之间,词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0.【答案】A。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海马与珊瑚均为动物的一种,且都生活在海里。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海龙与海葵均为动物,且海马属于属于海龙科,海葵属于珊瑚纲,前者与后者之间为种属关系,相互吻合对应;B项:海马与河马均为动物,而礁石并非动物,不能形成对应,排除;C项:木马与海马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木马不属于动物,排除;D项:贝壳与海带都不是动物,填入括号内不能形成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01.【答案】C。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蚊子叮咬了HIV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不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HIV在人际间传播。本题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HIV感染的人血流中是否拥有高水平的HIV病毒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B项:蚊子叮咬HIV感染的人后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无法证明下一个被叮咬后是否会感染,无法削弱;C项: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说明蚊子只会吸入血液,而被吸者不会感染血液,因此,不会被感染HIV病毒,削弱论点;D项:孩子是否容易被蚊子叮咬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C。
    102.【答案】C。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各种细菌在自己的地盘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促进社会的稳定。本题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明细菌可以群体活动,互相配合,加强结论;B项:阻断交流可以抗菌,说明交流确实是存在的,加强结论;C项:说明细菌生活单调,各自行动,削弱论点;D项:讨论细菌聚集的危害,也在印证前文“群居”的说法,不能削弱。故正确答案C。
    103.【答案】A。解析:第一步:找论点论据。论点:将这种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论据:研究发现,大西洋、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微小变化与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火灾的面积具有密切联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举例说明海水温度的变化与亚马逊雨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加强论证;B项:海水温度增高导致干旱或火灾,只能用来证明海水温度的变化和火灾之间可能有联系,但不必然一定有关系,因此,属于可能性的加强;C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D项:北冰洋海面海水温度与“温度变化”并非同一范畴,另外,此选项试图以类比的形式来加强,类比论证是较弱的支持形式,也没有A项直接。故正确答案A。
    104.【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论据: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举例说明对婴儿如何让睡和孕妇是否抽烟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支持论点;B项:所学知识是否适用与题干无关,无法削弱;C项:与题干无关,无法削弱;D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即没有过期,削弱论据。故正确答案D。
    105.【答案】C。解析:A项:玩益智游戏与看电视消耗的体能具体是多少,二者是否相同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无法得知;B项:二组志愿者体能是否相近题干中没有提到,无法得知;C项:由“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成员比第二组更容易放弃。然而。研究者却发现,两组志愿者的血压、耗氧量及心排血量之间并没有差异”可知,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实际消耗和第二组是相同的,由此可知,脑力影响体力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偏差,故正确;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无法推知。故正确答案C。
    106.【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不同的矿物种类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论据: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矿物结晶体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和表象,但可能是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结构的晶体,而且一般都有着不同的物理特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二氧化碳并非矿物,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B项:晶体是否变色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C项: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D项:说明有12种不同矿物的结晶体成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