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每日练习:定义判断(5)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5-11-18
- 1.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合同诈骗罪的是( )。
A.商用伪造的金融票据,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并骗得其财物,数额较大
B.宋某为扩大经营,与甲公司签订合同,购买甲公司价值50万元的电器产品,言明款到发货。次日,宋某汇出5万元现金后,将汇票存根上的金额涂改为50万元,复印、传真给甲公司,骗取甲公司将货物全部发出
C.吴某使用宋某的假名,分别与永安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房山支公司签订保险代理合同,约定为该公司代销保险业务,并取得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截至当年年底,吴某共获取代收的保险费近31.5万元,但拒不向永安公司交付,并挥霍一空
D.林某利用任某市工商局会计保管本单位支票之便利,私刻出纳员邓某、局长陈某的印鉴和单位公章,先后多次私自开具支票,骗取本单位资金合计20万元
2.定义:
①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②歇后语是一种口头用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后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
③谚语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的句子,表示丰富的含义,谚语的结构整齐,常用对比组成句式。
典型例证: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冬天雪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灰色信息是指没有公开的、潜在的信息,且需要通过一些合法的、特定的渠道才能获取的信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灰色信息的是( )。
A.提前泄露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
B.某国军队最新研发的核潜艇图纸
C.某上市公司制定的新股发行计划
D.连锁超市各品牌牙膏的销售情况
4.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因生产特点、工作特点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企业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不定时工作制的是( )。
A.王某任教于某市重点中学,经常加班批改作业
B.李某是某报社的记者,经常报道现场新闻
C.张某在某大型超市担任品牌促销员
D.赵某在某市政府后勤部门做接待工作
5.不公平竞争是指一个企业采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提高其产品的市场份额,给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严重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利益。
根据定义,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不公平竞争的是( )。
A.微软在其操作系统中捆绑IE浏览器,用户购买操作系统的同时也购买了1E浏览器,导致大量用户不再另外购买其竞争对手的浏览器
B.20世纪80年代,IBM公司投人大量资金研制超大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成功之后申请专利,造成20世纪90年代在超大型计算机领域IBM一手遮天的局面
C.A公司和B公司都生产减肥药品。为了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提高销售利润,A公司在电视台和一些报纸上大做宣传.指责B公司药品的种种缺点和副作用,导致消费者拒买B公司的产品
D.A公司为了和B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制作电影广告,显示一架机徽为A的战斗机向即将倾覆的(标志为B)军舰投下重磅炸弹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这一要素,D项很明显与合同无关,故当选。注意本题是选择不属于合同作骗罪的情形,很多考生在审题时不仔细,对于反向提问缺乏应有的警惕,导致在判断上出现严重失误。故本题选D。
2.【答案】C。解析:(1)是典故;(2)是歇后语;(3)是谚语。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题干的定义要点是:没有公开的、潜在的,合法的、特定的渠道。A项属于非法的渠道获得的信息,B项的信息也不能从合法渠道获取,C项是必须公开的信息,因此都不属于灰色信息。D项的潜在信息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或与超市合作获取,符合定义。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本题的主语是“企业职工”;原因状语是“因生产特点、工作特点需要或指责范围的关系”,定语是“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A选项,王某任教重点中学,不是企业职工,不符合主语,所以A不符合定义。B选项,李某是报社记者,是企业职工,符合主语,经常报道现场新闻,是工作特点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符合原因状语和定语,所以B符合定义。C选项,张某在大型超市担任品牌推销员,这可以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是定时工时制,不符合定义。D选项,赵某是政府的后勤工作人员,不是企业职工,不符合主语,所以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5.【答案】B。解析:不公平竞争是竞争中企业利用不正当或者不公平的手段,而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行为。选项A是捆绑性销售。C和D中的A公司有意进行贬低B公司声誉行为的宣传。选项B中,IBM是由于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专利,而超越了竞争对手。故本题选B。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2016年国家公考《申论》地市级真题(完整版)
- 下一条: 公务员每日练习:定义判断(4)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