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公务员事业单位联考每日练习:语言理解与表达(13)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6-01-04
1.幸福有没有标准?我认为,现实生活离不开比较,但是幸福的比拼,本身就是比较 的事情。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指数、成为概念、成为一批标准时,也就变得 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混乱 一文不值
B.私密 可有可无
C.模糊 无足轻重
D.荒诞 遥不可及
2.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其中有30%以上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者“填补了国内空白”.________的是,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斋中,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悲 难以为继
B.遗憾 步履维艰
C.可惜 寸步难行
D.无奈 一筹莫展
3.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 ,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 ,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弊端
B.柳暗花明 萧条
C.脱胎换骨 落寞
D.焕然一新 颓势
4.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上,10米跳台跳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可惜当时还没有多少____________,只能比赛谁跳得更远,美国人谢尔登赢得了奥运历史上第一块跳水金牌。从早期的瑞典、德国_______到美国一枝独秀,从俄罗斯崭露头角到中国后来居上,尽管“百年风水轮流转“,但跳水从来都是奥运会的“___________项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规律 不相上下 重点
B.规则 不分伯仲 重要
C. 要求 各有千秋 重心
D.套路 平分秋色 核心
5.自然界的各种物种之间,都有着_____的联系,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每一根链条的断裂,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可能招致一些未知的灾难。生活在这个_____的世界,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独有的_____,不要等到它成了稀有物种才想着去保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头万绪 休戚与共 意义
B.千丝万缕 互利共荣 价值
C.唇齿相依 互惠共赢 属性
D.密不可分 弱肉强食 贡献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与实词的应用。
文段意在强调当幸福变成各种量化的指标,就更加不容易得到。从第二个空入手,A中“一文不值”、B中“可有可无”和C中“无足轻重”意义相近,都强调幸福变得不再重要,与文段语境不符;D中“遥不可及”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本题从第二空即可得出答案。由“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斋中”中的“极少一部分”、“大部分”可知,虽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但并非完全没有推进,“难以为继”、“寸步难行”、“一筹莫展”程度过重,排除A、C、D项。第一空填入“遗憾”也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应用。
先从第二空入手,一扫颓势为固定搭配;同时,第一空“焕然一新”与“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而题干中“只能比赛谁跳得更远”,显然是缺少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人为制定的,而非事物内部必然的联系。故排除A项。:再看第二个空。C项“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无法比较。而当时只有距离的远近这一个标准,所以不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故排除C项。“重要”是形容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事物或者内容。“核心”是指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的、赖以存在的那一部分。题干内容强调的是跳水项目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是其赖以存在的组成部分。故“核心”更合适。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5.答案: B
解析: 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休戚与共、弱肉强食
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翘首以盼”指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的出现。
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第一空后面强调“错综复杂”,可知答案从A、B选项中选。第二、三空,后面说的是“不要等到它成了稀有物种才想着去保护”,可知侧重应该是物种带来的好处,所以选择“互利共荣”、“价值”与之呼应。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