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四)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8-06-27
01.《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杂言
02.《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杂言体
03.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流畅谐偶
04.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05.《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06.《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断代史
07.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大赋文体的形成
08.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西汉中期
09.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10.刘桢诗歌的风格是->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11.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2.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3.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前人对左思生平的评价是->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1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属的诗歌类型是->咏史诗
16.在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诸种因素中,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受萧颖士、李华、梁肃和柳冕等古文家的影响
17.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写亡国剧痛的词
18.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郡望昌黎
19.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恢复贞观之治
20.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21.李商隐诗的特色是( )->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22.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柳州刺史
2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纪行诗
24.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 )->讲求彩丽竞繁
25.杜甫在唐代诗坛被称为->诗圣
26.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气势壮大,刚健明朗
27.在甲午战争中,日军对我国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的地点是->旅顺
2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威海战役
29."三国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德法
30.《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商埠是①沙市 ②重庆 ③苏州 ④杭州->①②③④
31.在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①唐景崧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丘逢甲->②④
32.刺激列强把"瓜分中华帝国"一事提上日程的主要事件是->日本割占我国台湾等大片领土
33.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日益增长,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34.列强争夺最激烈的铁路修19世纪末筑权是①中东铁路 ②卢汉铁路 ③津镇铁路 ④粤汉铁路->②③④
35.列强取得表面一致,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是->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36.近代中国与新中国向外国贷款不同之处是①目的不同 ②前提不同 ③性质不同 ④原因不同->①②③④
37.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8.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不包括->废八股,派人出国留学
39.把形势比喻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40."百日维新"中颁布的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的政治主张是①设议院 ②定宪法 ③开国会 ④改革财政->①②③
41."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出自->《变法通议》
42.戊戌变法客观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43.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4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不正确的是->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45.促成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必然产物是->民族矛盾
46.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这主要是指义和团->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4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48.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9.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演变过程是->剿灭--招抚--铲除
50.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成立的殖民机构是->都统衙门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行测逻辑推理技巧:慧眼识“真假话”
- 下一条: 申论范文:创新基层文化服务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