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题型制胜攻略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3-05-21
- 一、个人背景意愿类:客观自信、展现自我
个人背景意愿类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及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心、事业心、思维能力、精神面貌等。
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应特别注意的原则是答题要围绕与拟任职位匹配(或相关)的内容展开。一般来说,答题主要包括性格、特长、爱好、知识背景、基本经历等方面。优点不能面面俱到,要主要介绍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一方面。回答这类题应尽量达到让考官觉得你很适合这个职位的效果。
国家公务员网老师提示各位考生回答背景意愿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考生应调整好状态,自信坚定、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对个人信息,不应该刻意隐瞒或者撒谎。
2. 语言的组织要有层次条理性,堆砌无序的介绍是考官不愿听见的。
动机类
(1)要体现出现实需要与社会需要、岗位需要相结合
(2)要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岗位价值相一致
(3)围绕工作人员基本素质要求进行阐述,要熟悉工作人员能力要求
(4)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说明问题
(5)不回避物质利益但要进行升华
(6)不要面面俱到但要展现最突出的优势
工作态度类
(1)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进取心
(2)要体现自己诚实谦虚的品德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3)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组织纪律面前人人须服从
(4)人情关系和法律制度的选择和排序:以法为先
(5)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冲突:按照先国家、集体,后个人
(6)原则和情理冲突:要坚持原则,但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
(7)面对挫折时:勇敢面对,加强信心
(8)面对困难时:正视困难,接受挑战,灵活机智想巧办法
(9)工作创新: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勇于创新
3. 感情色彩的把控极其重要,答此类试题过于强势或弱势,都是不可取的,言语、表情、眼神等要体现出个人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谦虚的年轻人。
这类题常是面试的第一题,回答好这类题有利于考生迅速适应考场环境,缓解紧张情绪,树立起信心,在面试中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所以大家一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真题演练:
例:谈谈你所报考的职位需具备哪几种素质,你是否具备了这几种素质,其中你最缺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这次报考的是国家某单位的XX职位,(简单谈此工作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我报考的职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政治素质方面要 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前进。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谦洁的公仆形象。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
2. 专业知识方面 本职位的知识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3. 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 心理素质指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意志、心理感受等方面。主要包括情绪和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主要指工作人员的体力和适应力,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连续作战的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4.我认为我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工作,已经基本上具备了以上几种素质,例如:学习上,积极向上,在大学中主要学习了……等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干部,还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
5.周恩来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在校的学习毕竟都是些基础性知识,我觉得我现在最缺少的仍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的沉淀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锻炼,因此,不论这次我是否被录取,我都会继续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加强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自我。
二、就社会热点现象谈看法:关注热点、深度分析、重在建议
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者现象,需要考生对这种现象给予分析。
对这类题目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要联系到我们国家现在正提倡的方针和政策。
通过这类试题的考查,可以判断出考生思维是否敏锐,严密,能否全面系统的分析试图,能否通过现象看本质,并善于解决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化,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故而就现象谈看法类试题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并多加关注。
这类题目中,考的最多的就是围绕一个社会热点让考生去分析,一般包括积极的社会现象热点和消极的社会热点,且主要是围绕国内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的回答,可以围绕从全局——局部——个体的思路,辩证客观的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解决办法,办法要可行,要有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
a.积极的社会热点现象
这类问题一般给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者现象,需要考生对这种现象给予分析。
对这类题目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要联系到我们国家现在正提倡的方针和政策。
答题思路
(1)谈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好还是不好);
(2) 从多个侧面来阐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
(3) 自己从这个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b.消极的社会热点现象
这类试题通常给出一些反面的现象,要求考生给予回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先谈危害,其次谈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谈解决此类问题方法和对策,最后要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加强自律等。
答题思路:
(1)解释给出的话所反映的现象。
(2)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如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但是是局部现象,这句话以偏概全等。
(3)指出现象的危害性,如:虽然是局部现象,但是危害不可小视等。
(4)指出现象的根源,如:法制不完善、制度不完整、监督不到位、素质没提高等。
(5)找出解决办法。
(6)充满信心,提出希望。要领:社会现象(不可取,反对,谴责,客观存在,丑恶,严厉打击,愤慨)。
(7)针对自己表态,从自身做起……
真题演练:
例:山区村民合伙买了面包车送孩子上学,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开始答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偏远山区孩子的教育更是长期困惑我们的难题。在教育资源很难达到这些地区的时候,村民们的这些自发行为既体现了山区人民渴求教育,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隐患,因为山区道路一般不是很好,交通不便,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事我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第一,作为政府来讲,一方面扩大对教育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这才是根本举措,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上级政府援助下,结合自身努力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起来,这才是发展山区经济及教育的长远举措。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考虑多方面多渠道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如在山区尽可能多建学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给予山村教师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同时也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教育,使山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
第三,对于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讲,如果确实需要用车,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加大安全保护意识和措施,如果有条件安排专门的校车接送,国家对校车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黄色车身以及高水平司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对于学生家长和孩子们,要做好充分宣传解释工作,为了孩子的安全,尽量不要用面包车接送孩子上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压力类:稳定情绪、坚持轻重缓急原则
压力类试题中的压力来源十分广泛。特殊时期或事件(如经济危机、企业改制、工程移民等)导致群众的过激行为、长期积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个人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对抗、人际关系突然紧张等等。如何化解危机,缓解压力,这就需要考生有敏捷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深入考察了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信仰。
压力类试题,考查考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你单位突然被上访人员围攻,你怎么办;考查考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能力,如:领导让你保管的重要文件不见了,而一个小时后领导就要用这份文件,你怎么办。
国家公务员网老师提示压力类试题核心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轻重是原则问题,缓急是办事灵活性问题。
考生可以用以下几步应对压力类试题:
1. 在激烈的情景中保持冷静,稳定情绪。
2. 不同情景分类处理:
(1)个人工作不利的压力情景,能补救的事件先及时补救,挽回损失,事后承担责任。
(2)与人沟通类型的压力情景,要通过系列措施进行安抚和沟通。提出对方满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记录、汇报问题,或协调解决、督办。
(3)针对面试表现的尖锐问题,考生应理智审视自己,对于自己的优势应充分肯定,不足提出改正措施。知道如何成长的人,是智者。
(4)多项工作需要同时处理类情景,分清厉害关系,学会与他人协助分工。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
- 下一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