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考面试天天练
- 信息来源: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4-02-07
理发店主身患癌症,仍然坚持退回顾客办卡的钱,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参考解析
南京的一家理发店店主马玉剑在12年底被查出了肺癌晚期,在治疗一周后,他坚持回到店里,为客人们办理退卡,很多熟客被他感动都自愿放弃退款。他的事迹由《现代快报》报道之后,一时间在主流媒体及网络上反响巨大,中央电视台评论:“不贪不义之财,这是一条底线。而情意重于金钱,这是一种选择。”此外,马玉剑也获得了当年“中国好人”“感动江苏”“感动扬州”等等称号。马玉剑的行为值得我们全社会赞扬、学习并继承。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在生命最后时刻执意偿还客人的钱,并非马玉剑一时冲动,而是他诚信经营理念的延续。马玉剑从来不劝客人办卡,不推荐客人焗油,处处为客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赚钱着想,这样的行为在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乃至唯利是图的圈子里是非常罕见的,马玉剑诚信经营获得了居民的赞赏和社会的肯定。
“信义店主”马玉剑之所以让人动容,是因为他的言行应和了这个时代稀缺的诚信和契约精神。马玉剑正值中年,遭逢厄运,急需一大笔钱治病;女儿正在扬州上高三,以后还有很多要用钱的地方,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也仍然坚持绝不占别人便宜,不拖欠客人的卡费,不辜负客人的信任,这种将契约放在利益之上的精神正是现代商业社会所缺失的。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像马玉剑这样的社会榜样,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政府都要学习他十年一日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坚持退款的契约精神,只有信守承诺、遵守合约才能少一些国有银行拒付利息、马云“先斩后奏”转移支付宝所有权、政府强行介入推翻徐工收购这样的事件,市场乃至国家才能不断有序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除了呼吁号召全社会学习马玉剑的精神,我们国家亟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嘉奖诚实守信的行为,对种种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惩处,提高违约的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才能蔚然成风。
现在在网络上经常用一些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最近热门的事件,俗称‘热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解析: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网络热词的不断产生,比如打酱油、富二代、躲猫猫这些词语只有几个字,但在词语后面却深入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因此,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网络热词这一社会现象。
第一,网络热词反应了网民的智慧,丰富了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舶来词语的灵活运用,热词在网络环境中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时不时引发大家的关注和会心一笑。
第二,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是社会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还是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热词予以宣泄,精辟的热词直抒胸臆的将情感释放。
第三,网络热词的出现,加快社会热点、新闻等的传播速度,吸引公众目光。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中充斥的大量新闻热点,热词的出现,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形成对政府的监督。
但我们同时要看到热词大量涌现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包括:
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网络热词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时,时常具有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在网络上体现出很强的批判意识,并通过网络的扩大效应,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如控制不当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第二,热词的大量涌现可能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接受形成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正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可能因为热词的影响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上受到影响。
我认为产生热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这为热词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网络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热词能够热起来,靠的就是网络这个快捷便利的环境。四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热词成为国人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的集中表现,也反映了调侃的社会心理和草根文化的特征。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和文字的规范产生了冲击。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需要开放胸怀,也需要理性鉴别,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省考面试辅导:五种答题思路点拔
- 下一条: 面试热点:传播正能量的“中国好大爷”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