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教育

网站公告:
  • 【备战省考】背景材料:作风建设

  • 信息来源: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4-03-20
  • 整治干部作风

    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是一面旗帜。干部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发展快。一个地方的风气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抓干部作风就是抓发展。整治干部作风不能走过场、图形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重点,着重整治干部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为政不廉的“私奢贪”等突出问题。
      一是治庸。领导干部能力不足很要命。要着力改变一些干部能力平庸、业务不精、创新意识不强的状况,坚决纠正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庸碌作风。要狠抓领导干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实实在在提高领导干部的各种能力。
      二是治懒。如今,有些领导干部精神萎靡不振、消极懈怠,缺乏干事创业热情。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要坚决纠正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回避矛盾、怕担责任,敷衍塞责、效能低下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和懒惰习气。
      三是治散。当前,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纪律涣散、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歪风,甚至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此,要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现象,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思想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四是治假。干群关系犹如“鱼水”,脱离群众将一事无成。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不良作风,切实纠正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在发展指标上搞假数字、出假政绩的错误做法。
      五是治浮。坚决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切实纠正调查研究不深入,下基层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作决策想当然、拍脑袋的漂浮作风。
      六是治蛮。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野蛮,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等方面。要坚决反对群众观念淡薄、不顾群众意愿和利益的错误倾向,切实纠正对待群众态度蛮横,行政服务语气生硬、漫不经心、态度傲慢,甚至百般刁难,导致办事卡壳多、程序多、时间长等不良现象。必须要让广大领导干部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七是治私。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私心杂念严重,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要严肃处理少数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和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为亲友谋求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少数领导热衷于谋取部门利益,变通手法搞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错误做法。
      八是治奢。喝酒要茅台,住宿要星级,出行要豪车,有些领导干部做什么都讲排场,奢侈现象严重。要坚决反对这种贪图享受、生活奢侈的错误倾向,认真治理公款消费、公务接待大手大脚,超标准配置工作用车,豪华装修办公和居住场所等问题。
    九是治贪。要坚决刹住对工作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歪风。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风建设就好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最近,中央提出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这个要求非常形象,非常生动,现实针对性也很强,对于我们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谈起照镜子、正衣冠,我们就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毛泽东也讲过类似的意思。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就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写道:“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当前中央的要求和毛泽东的论述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既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敲响的警钟。 
      照镜子才能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在思想和作风上,我们也要照照镜子,这镜子就是党章之镜、为民之镜、务实之镜、清廉之镜。要对照这几面镜子,问问自己究竟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然后奋进。现在,有些人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照不到“真容”;要么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更不敢触及痛处。这样的照法,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要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这样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正衣冠才能改正谬误、行止有度。对领导干部而言,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坐豪华轿车;也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更不是像庙里的泥塑那样,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上一上党的纪律这根“弦”。
      洗洗澡才能去污除菌、心地清净。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这个“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去除一下附着于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不实之“泥”,浮夸之“泥”,教条之“泥”,形式之“泥”,腐败之“泥”,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治治病才能医去毒瘤、轻装前行。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只求生活舒适安逸,嘴馋胃大、嗜吃贪杯,得了“享乐病”;有的吃“特权饭”、住“特权房”、走“特权路”,得了“特权病”;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人害己,重则误党误国,一定要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受私心杂念摆布,执迷不悟,讳疾忌医,小病变成大病,小错积成大错,由“疾在腠理”发展至“病入膏肓”,最终无可救药,悔之晚矣。当前,中央提出改进作风的要求,这就是“治病救人”的苦口良方、灵丹妙药。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宁断一指也不伤九指的智慧,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病症”,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真正把作风改好。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挡不住的风情,禁不住的诱惑。身处此间,我们更要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慎终,知恩、知足、知责、知耻,不弄权、不专权,不越轨、不逾矩,守住政治生命线和道德、法纪底线,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改进作风要克服观望心理

    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后,各地、各部门也纷纷联系实际,作出了相应规定,制定了相关制度。一时间,一场全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考”拉开了序幕。应该说,在这场“大考”中,大部分领导干部正在认真答题,准备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答卷,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还在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迟迟不肯“动笔”,抱有观望心理。这些领导干部要考出好成绩,首先就必须克服观望心理,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些领导干部在改进工作作风的“大考”中,之所以抱有观望心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认识错位。认为工作作风问题是小事,是小节,抓工作作风分散精力,影响发展,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干大事不必拘小节。二是信心不足。认为工作作风问题已积年累月,积重难返,看不到我们党作风建设的主流,看不到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决心,因而缺乏信心。三是从众心理。认为工作作风问题是全党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别人改了我也改,别人怎么改我也怎么改,闻风而动,随波逐流,没有主动性,缺乏创造性。四是惯性作用。认为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虽然一贯重视,下了很多文件,制定了许多制度,开展了颇多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些是形式多样,效果走样,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经历了改进作风的“风风雨雨”,习惯于“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五是利益作祟。一些领导干部搞惯了官僚主义,习惯了形式主义,滋生了个人主义,滋长了享乐主义,认为改变工作作风要损害自己利益,触及别人利益,自己做不到,别人办不到,所以不停观望,不断抵制。
     
     
     
     

    “舌尖腐败”变形,监督亟须“变招”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亮剑”,全社会掀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豪华剩宴”明显减少,铺张浪费有所收敛。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舌尖腐败”依然存在,甚至在中央明令禁止之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中央厉行节俭之风的号召下,为了更有效地狠刹公款吃喝歪风,下一步亟须“变招”,用制度建设铲除“舌尖腐败”生长的土壤。

    “舌尖腐败”暗度陈仓

      春节前一周,就职于北京某知名粤菜酒楼的大堂经理陈家祥被通知可以在家过年直到正月十五,这在他工作的6年间还是头一次。“往年春节期间生意很火,今年10桌以上的宴请基本上全部退订,就连三四桌的宴请也退订了将近一半。”陈家祥说。
      然而春节前夕,一些省、区、市的驻北京办事处却门庭若市。在对湖北、河南、福建、广东、江苏等10余家省级驻京办进行的暗访中,记者均被告知,此后一周,餐厅的包间和宴会厅都被预订。福建省驻京办中餐厅一位服务员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餐厅包间主要以接待领导和大商人为主,人均消费一般都要千八百元。”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
    在高档饭店、酒楼遭遇“退订潮”的同时,一些单位却暗地将公款吃喝的“阵地”转移到装修考究的内部餐厅、干部疗养院等处。目前,全国未纳入商业酒店序列的各级党政机关、大型国企的培训中心超过1万家,一些培训机构事实上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星级豪华宾馆。服务项目除住宿和饮食外,甚至包括洗浴、按摩、美容、保龄球等,一些安排在这里的会议,在小半天的议程后,安排大量时间“放松”。

      “舌尖腐败”背后是“笔尖腐败”

      “吃的是鱼翅、燕窝,喝的是茅台、五粮液,要不是公款吃喝,谁能舍得;要不是领导签字能报销,谁敢这么胡整?”河南省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委办公室主任说。
    这位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由于该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所以一旦有上面的领导或是大企业老总来到县里,县里总是本着“再穷也要招待”的原则,尽可能提高招待标准。“所谓的‘接待标准’,过去就只是个参考,现在连参考都不参考了。我当办公室主任5年了,记忆中凡是接待,没有一次不是找‘一把手’签字,然后财务‘特事特办’的。再说有了‘招商引资’这个幌子,领导通常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此后各地陆续出台关于公务接待工作的地方性规定。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这些规定相对都比较宏观,缺乏具体、硬性的内容,因此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有的甚至沦为一纸空文。
      庄德水认为,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接待标准势在必行,但这只能算是走完了第一步,也就是管住了“吃饭的嘴”,更重要的是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管住背后一只只“签字的手”。“‘舌尖腐败’在相当程度上,其实就是‘笔尖腐败’。”
    针对近期频频被曝光的公款吃喝“转战”驻京办、高档会所、内部餐厅等情况,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认为,从深层而言,这是由于各单位预决算管理存在问题,“三公”经费没有真正公开。“一个机构每年经费1000万元,实际花了900万元,剩下的100万元,除了发给员工作福利就是在饭桌上消耗掉。由于总钱数没变,想怎么花不想怎么花,还不是领导大笔一挥的事么?”赵宗福说。

    用制度管住“舌尖”背后的权力

      狠刹公款吃喝歪风,关键在于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限定其活动边界,让其没机会搞变通。当前,公款吃喝的种种“变形”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相关监督制度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各地也开始积极探索。
    在采访中,相关人士普遍认为,根治“舌尖腐败”,关键要改变单位财务由领导“一言堂”、“一笔签”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三公”开支公示制度。为防止“舌尖腐败”的地下化、隐形化转移,各级党政机关应当率先垂范,从源头抓起,严格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在此基础上逐步公开包括内部餐厅经费在内的“三公”支出,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风气的好转。
    据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早在去年就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通知》和《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实施细则》,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其中包括“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不得食用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及其他高档菜肴”、“不得签单、赊账”等,被网友称作“史上最细公务接待标准”。一旦“超标”则“自掏腰包没商量”。“这样一下子就把公款吃喝给刹住了,接待客人,让客人自掏腰包肯定不行,因此只能降低接待标准了。”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