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纵横:茶文化当贴近普通民众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8-07-21
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终究还是要工于匠心,用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
央视最近报道,近年来风头很足的所谓大师手工制作武夷山岩茶,动辄每斤售价高达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7月15日,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包括严格“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
饮茶文化广受民众喜爱,也带来了制茶产业的繁荣,这本是文化与经济的正常互动,无须求全责备。然而,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少数人附庸风雅的炫富工具,也让茶叶经济中虚假营销遍布,茶叶本身的养生和文化价值,也在无形间受到严重贬损。
泛滥的“制茶大师”,也是茶叶经济虚火过旺的表征。实际上,有的大师仅仅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立刻翻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大师称号应当是行业自发给予匠人的尊敬和认可。如果大师成了一种随意颁发的头衔,被人为附加各种利益,称号就难免变味。一些“大师”醉心于成名后的利益,对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连最基本的爱岗敬业都做不到,让人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大师”称号又有何用?
大师,是公众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敬意,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师的公信力也在丧失。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招摇撞骗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针对天价茶泛滥的现象,理应严格制茶大师评定。南平市提出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无疑是一种必要的纠偏。饮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起初被视为未入正统的杂学。现如今,茶文化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与肯定,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也证明,进可居庙堂、退可处江湖,茶文化应当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
天价茶,用制茶大师的头衔忽悠人,违背了茶文化的传统。茶商也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靠天价固然能够赢得一时暴利,但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终究还是要工于匠心,用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如何借用申论材料妙笔生花开篇致胜?
- 下一条: 人民网评:人命关天,开飞机岂能抽烟?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