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五水共治-重要论述,经验启示
- 信息来源: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14-03-14
- 领导人有关治水的重要论述
1、省委书记夏宝龙:“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互为表里,只有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治水就是浙江转型升级的‘纲’”。
2、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曾多次提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并提出要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
3、浙江省省长李强: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企业大多是小而散的,这些企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浙江的结构性污染突出,治水须先治理这些企业。因此,治水不仅是环保的事情,更成为倒逼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推手。
4、省委书记夏宝龙曾经指出:“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要把治水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5、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表示:“治水既是环保部门对百姓关注热点的回应,也是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能够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九、国外治水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依法用水、管水和治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等国家都明确地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强化了水资源保护。
芬兰为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废水排放,不仅明确规定了每公顷农田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而且对小麦、青草、土豆等各种作物使用化肥的最高标准加以限制,防止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德国在水资源周围设立三级保护区,有的水源保护区的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其基本要求是:在第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准人为种植作物或施用化肥、农药,第三级保护区不准堆放垃圾或施用硝酸盐类及硫磷类化合物,防止有害离子随水渗入供水源。
第二,实现城乡治水一体化。长期以来我省对水资源实行的是多部门分割管理,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城市居民用水与城市污水处理等,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某些环节上,造成了协调难度大、投资效益低、节水效果不佳等问题
借鉴德国成功经验,从水资源的保护到开发利用直至污水处理、再利用等,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划分不同的区域,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适应不同用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和措施,组织实施、检查和落实。在德国,凡是居住人口超过50人的居民区、旅馆、度假中心和其他设施,必须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
第三,加大投入。保护与管理水资源,控制和治理水污染,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我省治水方面投入仍显薄弱
2008年,芬兰启动了为期4年的水计划项目,决定投入9000万欧元,用于改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和基础设施,同时,促进环境立法和水科技的发展。由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牵头,芬兰已经出资约2100万欧元,资助了63个水处理公司;投入1200万欧元,资助了23个水领域的研究项目。这使得芬兰80%的湖水和一半以上的地下水,都是可供使用的优质水资源。
新加坡积极利用高科技对污水进行“超微过滤”、“逆渗透”、“紫外线消毒”、“平衡酸碱值”等阶段净化,开发可重新利用的“再生水”。
第四,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解决制约我省缺水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决不是一项权宜之计,也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推广工作,而是带有方向性的大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德国多年来致力于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设备,成效显著。居民采用屋顶节水也很普遍,95%以上的建筑物均在屋檐下设置集水槽,再由排水管汇入地下排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或用于浇灌花木。
在瑞典,居民所有的水龙头、淋浴喷头或抽水马桶等卫浴用具都是节水型的
以色列将检查水管、龙头,防止滴漏现象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设立专用电话以方便人们向相关部门报告滴漏情况。
十、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
1、排涝应急能力不足;
2、内涝防治权责不清,存在“多龙治水”问题;
3、城市防汛标准陈旧、过时;
4、城市规划不合理,地下排水系统跟不上实际需求;
5、城市道路”硬化”,水泥路影响排水效果;
6、城市中的草地、森林面积有限,难以承担起城市排水的功能;
7、城市排水管网改进,河道清淤,修建各类蓄水池、路边渗水沟,推广雨水渗透技术等等管理不到位;
8、极端气候条件;
9、群众卫生意识;
十一、国外城市内涝的经验和启示
1、日本大阪“地下功夫”解决排水
我国城市之所以频频遭受水淹,很大程度上与排水系统的脆弱有关。尤其是一些城市“看不见”的下水道系统,或者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达标,或者老化失修,难以有效抵御水患。
走进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日本大阪案例馆,便可见一根最大直径达12.5米管子。这是大阪最大的下水管道模型,车辆都能在其中自由穿行。如此大直径的下水管道不仅解决了城市泄洪排水的问题,还保证了城市污水处理。
日本大阪临海靠山,地势较低,两条河流贯穿其中,洪水一度也是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心头之患。尤其是每逢台风季节,大阪更是备受洪涝之苦。30年前,大阪排水系统的普及率仅有40%,洪灾曾造成巨大损失。此后,大阪便每年加大投入,大力修建城市排水系统。如今,大阪的排水系统普及率已达到100%,洪灾对城市的破坏大大减小。目前,大大小小的下水管道目前已成为大阪防洪体系的重要部分。
2、捷克布拉格:建造抵御洪水的“移动长城”
捷克首都布拉格河网纵横,对付洪水,他们设计了“移动长城”以便“四面出击”。上海世博会布拉格案例馆展示了抗洪堤坝的实物,这是一个可移动的墙体,由若干铝合金部件叠加而成,每个部件长约2.5米至3米,高20厘米,部件与部件之间用橡胶密封连接,保证不被洪水穿透。组成墙体的铝合金构件平日都存放在专门的仓库里,由计算机对每个部件的基本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统一管理。一旦发生洪水,相关部门可直接把这些部件从仓库运至目的地。由于铝合金构件重量轻,因此安装移动墙时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即使安装3 米以上较高墙体,使用“液压伸缩臂汽车”等小型起重设备就可满足安装要求。由于与后台计算机系统相连,安装好的墙体还可根据水位情况进行实时自动升降。
洪水来临时,布拉格只需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成部署全长17116米的防汛系统以抵御洪水侵入。这一移动的“防护堤坝”在2002年夏季布拉格的洪灾中发挥了极大的防护作用。当时,布拉格的传统防洪设施在特大洪水面前不堪一击、洪水倾城时,一座位于河岸的老城区约瑟夫城却因建造了这种移动的防洪栏而抵御了洪水的冲击。
布拉格要做的是预先建立一个足以抵御大洪水的防汛系统,而不是在遇到灾害后再设法补救。目前,布拉格多条河流和港口沿岸都已修建了这种新型防洪系统。
中国不少地方习惯兴建高高的混凝土防洪堤坝,成本高,工期长,在枯水期则成了占地不少的摆设,这种移动式的防洪栏系统对中国部分沿河城市防洪抗汛可能有借鉴意义。
3、荷兰鹿特丹“干湿两用”广场排除积水
在荷兰鹿特丹案例馆,可见地面呈现一处洼地,这就是干湿两用的“水广场”。间隔数十分钟,馆方就会开始演示雨水收集的功能。雨量从小到大,但都能在洼地迅速分流。
地势低于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鹿特丹每年约有300天在雨中度过,而且常常遭受暴雨侵袭。鹿特丹在部分地区试点上述的“水广场”。所有的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网络,雨量大时就从大蓄水池中分流,雨量减小时,水又会回到环形水池中去。没有雨的时候,“水广场”就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乐园。应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鹿特丹巧妙设置了城市排水系统以满足不同雨量的排水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市民的休闲场地,节约了公共设施的用地量。
中国地势较低的区域也可借鉴鹿特丹的“水广场”创意,建设干湿两用的下沉式广场,在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创造市民的活动空间。
我国内涝严重的城市可以借鉴“水广场”方案,通过自然导流,将雨水汇集到人工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可以净化为不同等级,分别用于饮用、消防、绿化、冲洗等,也可直接补充地下水,避免城市沉降。
4、美国城市的“大禹式治水”
政府制定低碳并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应用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通过一系列绿色雨水设施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洪问题。
2012年,《纽约绿色基础设施资助计划》(以下简称“绿色实施计划”)出台,这一计划侧重于雨水管理,通过鼓励民营企业和私人住宅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减轻纽约市下水道系统负担。在保持城市宜居、功能和安全等方面,纽约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据悉,绿色实施计划包括绿色屋顶、蓝色屋顶(可蓄雨水屋顶)、生物洼地,以及透水路面砖和多孔管道建设等。
在芝加哥,政府规定,市民如果在自家后院中放置雨水桶和堆肥垃圾箱,栽种本地植物,可获减税奖励。与此同时,该市还大力植树,并将混凝土人行道等渗透性差的表面改用透水材料制造,以让雨水渗入地下。目前当地有600多个屋顶绿化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中。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上一条: 市委书记现场出题考问
- 下一条: 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什么是“五水共治”?与重大意义
- 相关内容:
- 友情链接
- 凌华教育
- 金华人才考试网
- 杭州市人才网
- 桐庐人才网
- 湖州人才网
- 金华人才网
- 衢州人才网
- 丽水人才网
- 宁波人才网
- 温州人才
- 桐乡人才网
- 永康人才网
- 义乌人才
- 嘉兴人才网
- 兰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浙江人事考试网
- 东阳人才网
- 浦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衢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网
- 浦江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