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政教育

网站公告:
  • 申论&面试常用名言警句100条(上)

  • 信息来源:辅政教育    浏览次数:    最后发表时间:2020-03-26
  •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说明】


      出自《老子》


      巍峨的高台,是由一层层泥土夯筑起来的。


      要成就大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申论学习也当如此。


      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说明】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行的开始,而只有行动才能使认识变成实现,强调知行合一。


      学到的东西,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说明】


      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4.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说明】


      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


      孟子和荀子等大师一说话就能成为经典,一举手、一投足就能被世人效法。


      用以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说明】


      出自《礼记·大学》


      得到民心就能治理好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强调顺应民心。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说明】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


      坚持为人民谋福利。在当代中国,大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天下为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7.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说明】


      语出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如果我有信心把某件事做成,即使有移山填海之难,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没有信心把事情做成,即使像翻手掌、折树枝一样容易,也不会有见成效的时候。


      只有必胜的信念,才能成就事业。公务员备考也是。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说明】


      出自《周易·系辞下》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事物才能通达,才能够不断发展。


      改革创新时,要抱着不能动摇的决心去推进,相信变则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说明】


      出自《离骚》


      内心所追求珍爱的东西,为之献出一切也心甘情愿,始终不悔。


      比喻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


      是非常好的文章总结句,用以表达决心。


      10.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说明】


      出自清代夏之蓉《汲古篇》


      得到人才的关键,在于拓宽选才育才的途径,并让他们积蓄能力并拥有广泛受重用的机会。


      人才培养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完备合理的机制。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说明】


      语出《孟子》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而登上泰山,则天地一览无余。


      可用于表达面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态度,我们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12.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说明】


      语出《三国志·蜀志·董允传》


      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因为人才而发展兴旺的。


      只要涉及到人才,都可以灵活运用这一句式。


      13.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说明】


      语出春秋管仲《管子·形势》


      一位德善之行名扬四海的圣君,民众会在未见其人时就倍感亲切、愿投奔归附;一位令天下都久久不忘其德的国君,天下人便可归心于他。


      不仅可用于君臣德行的感召,也可用于国际交往的情景,更可用于人际关系的形容。


      14.公生明,廉生威


      【说明】


      语出明代年富《官箴》刻石


      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为官廉洁才能树立威信。


      关键在“公”“廉”二字。


      15.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说明】


      语出《宋书》


      大小船舶首尾相继如同道路,商贾和使者来往十分频繁。


      中外合作,互利互惠,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


      语出(战国)荀子《劝学篇》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1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说明】


      出自《管子·形势解》


      海不拒绝点滴的水,才能浩瀚无边。


      用于形容伟大的事业,需要吸纳尽可能多的力量,成就美好的未来。


      所谓聚合多方力量办大事。


      18.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说明】


      语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形容人或事像早上升起的太阳,一片欣欣向荣,前途美好。往往用于文章最后的总结句,用以表达信心、美好的愿景。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说明】


      语出韩愈《答李翊书》


      植物根系茂盛,结的果实才丰硕;膏脂充足肥润,发出来的光才明亮。


      比喻凡事从根基上下工夫,基础夯实了,才能走得高、行得远。


      正如我们的申论备考,只有紧紧抓住基础题型这一核心,着重提高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才能确保自己持续进步,突破70分。


      20.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说明】


      出自《古今贤文》


      仅仅有一朵花开放,还不能算是春天,只有到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旨在强调保持开放的态度。提倡“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的共同愿望。


      21.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说明】


      出自汉代典籍《韩诗外传》


      身负重担而路途遥远的人,并不选地方而安身。


      比喻志向远大、投身伟业的人不会在事业未竟时期待安逸生活。可用于改革不停顿、不止步的决心。


      22.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说明】


      语出宋代赵湘《本文》


      要教育感化天下,必须教育管好家人,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


      党员干部要治理好一方,必须首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抓好家风建设,才更有资格教化他人,做好社会治理工作。


      2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说明】


      语出《孟子·离娄上·第五章》


      天下的基础是国家,国家的基础是家庭。


      形容个人、家庭的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24.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说明】


      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人才就会大量涌现;轻视人才、浪费人才,人才就会越来越匮乏。


      强调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说明】


      语出《荀子·修身》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则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则不能成功。


      用于文章的总结。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还是那句话——文章结尾不知道怎么写,就记得“加油干、努力干”!


      2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说明】


      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


      只要彼此相互了解,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做邻居一样。


      一般用于形容两国关系,即使相隔万里,但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2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说明】


      语出汉代思想家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


      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创新和变革,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都可以努力推进。


      28.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说明】


      语出《后汉书用于改革·虞诩传》


      人立志应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应不回避困难,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遇到事情,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而应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坚定不移。


      29.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说明】


      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事物的发展开始简单,发展起来、结束或将要完成的时候必定艰巨。


      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之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巨大。


      30.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说明】


      语出南宋范晔《后汉书·郭陈列传》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后人常用这句话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提醒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忽视微小的隐患,很可能会酿成大祸。


      3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说明】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


      可作为民生类文章的理论支撑,放在提出观点的前面。


      32.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说明】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上达奚舍人》


      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私用。


      借此颂扬先贤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也可勉励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我道德约束。


      3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说明】


      语出王湾《次北固山下》


      春潮涌涨,两岸变得平坦宽阔,顺着春风一面孤帆高高张悬。


      表达顺应潮流必然扬帆远航的愿景。任何事情的达成也需要外界各项力量的辅助。


      34.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说明】


      语出隋朝哲学家王通《中说·周公篇》


      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方是俊伟之人;能战胜自己私心杂念的人,方是杰出之人。


      强调了客观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国家或民族要保持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战斗力,都必须做到“自知”与“自胜”。


      3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说明】


      语出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与正直的、诚信的、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人和人交往,应多结交有益的朋友,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是这个道理。


      36.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说明】


      语出清代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


      即使只是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着我的名节;哪怕是一厘钱、一毫钱,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告诫在小事小节中养成良好作风。


      3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说明】


      语出《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正视人生路上的成败得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也可用于展望未来。


      38.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说明】


      语出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


      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


      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制止轻靡的风气。


      39.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说明】


      语出李大钊


      不可满足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喊空头口号,而要付诸实际行动。


      弘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共创蓝图。


      40.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说明】


      语出《十一家注孙子·虚实篇》


      如果把军队分散多处,兵力自然会随之分散;反之,如果军队集中一处,兵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集中精力,才能办成大事。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41.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说明】


      语出清代赵翼的《论诗》


      诗文要随着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日日创新。


      这句话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网络时代的交融,更具思考意义。


      42.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说明】


      语出清代袁枚《续诗品·尚识》


      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依靠学识来引导,方可让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用在教育、人才培养领域。


      4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说明】


      语出(春秋)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


      强调正视历史、牢记历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我们才能知晓自己从何而来;深入认识现实,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向何处去。


      44.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说明】


      语出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来到了就不可丧失掉的是时间,遇到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说明时间宝贵,机不可失,多用来告诫人们抓住时机以成就事业。


      4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说明】


      语出战国《韩非子·诡使》


      倾向于私心的,社会就必然混乱;倾向于法制的,社会就一定大治。


      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意义。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说明】


      语出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演奏上千首乐曲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上千把宝剑才能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实践出真知,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才会有很高的造诣。


      47.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说明】


      语出宋代陈亮《中兴五论》


      在上面掌握关键和原则,而把具体事务分给下面去做。


      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很重要,要懂得各负其责,注重做事情的层次和程序,既要确保事情发展的正确方向,又给具体做事情的人灵活安排做事方法的选择,激发他们做事情的热情和创造力。


      48.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说明】


      语出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雄伟高耸如泰山,若是背对着必然也看不见它;渺小细微如秋毫之末,只要仔细观察,也能看得清楚。


      提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积极行动。


      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说明】


      语出《北史·列传第八十四·吐谷浑传》


      一支箭容易被折断,多支箭捆在一起则难以被摧毁。


      团结的重要性,比喻势单力薄容易被挫败,众人齐心合力就很难被摧垮。


      5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说明】


      语出《荀子·儒效篇》


      把土堆聚起来可以积成山,把水汇聚起来可以积成海。


      比喻日积月累、持续努力,才能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我们的备考也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凌华辅政教育 www.zjfzgwy.com  备案号:浙ICP备13006442号 
    电话:0571-89839908(杭州)0579-82887768 (金华)13336143337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浙师大科技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